众多大师是人才的吸铁石
剑桥大学自1209年建校以来,各个领域大师层出不穷,其中不乏诗人拜伦和哲学家罗素这样的人文大师。
十七世纪的牛顿,学于剑桥而后又任教于剑桥,在这里完成了许多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之作;十九世纪的达尔文,从剑桥的校园踏上环球考察的路程,最终提出震动世界的进化论;传奇科学家霍金,则是从牛津本科毕业后奔赴剑桥这块科学圣地,在这里思考宇宙和黑洞的奥秘……
在过去一个世纪里,剑桥大学先后赢得89项诺贝尔奖,其中76项是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或医学领域的科学类奖项。
这样一个大师聚集的环境,对有志从事科研的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。因为如果你想与世界级的大师交流,他们不是在千万里之外,而就在附近的实验室中。
科研和教育环境自由宜人
与产生大科学家最直接相关的是科研环境,剑桥大学校长莱谢克·博里塞维奇在谈到剑桥科研环境的优点时,并没有列举有多少先进实验设备,而是指出重在提供学术自由,让科研人员有根据个人兴趣开展研究的时间和空间。
从中国来到剑桥的华人学者、现在剑桥大学国际制造中心任研究主任的石涌江对此深有感触。他说,在剑桥做研究很少受干扰,想研究什么领域,召开何种学术会议,原则上都是可以的。
另一方面,剑桥还有着让年轻人成长为科学家的教育环境。剑桥中国学联主席常非凡说,在剑桥求学有诸多好处,其中重要的两点都与人有关,一是能方便地与大师们交流,可以像牛顿的名言那样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。
还有一大好处来自同学间自由互动。剑桥吸引了全球各地优秀学生,来自世界不同背景的学生积极互动所产生的知识火花,可以同实验室或是课堂上的学习一样有效。
科技人为本
在剑桥,“科技人为本”这句话除了可用于科研本身外,还有更高层次的解释,那就是用科研成果回馈社会。过去几十年来,剑桥大学科研人员在剑桥地区建立了一千多家科技企业,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,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。
剑桥为自己定有“奉献社会”的使命。学校向学生和研究人员倡导这样一种精神,如果有一项成果,就应当让社会从中受益。当然如果最后他们也能得到经济上的回报,那就更好。
剑桥科技园由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上世纪70年代建立,是英国最早的科技园,目前有100多家公司、5000多名员工在这里工作,是英国最负盛名的科技园。
三一学院主管科技园的罗里·兰德曼说,有许多人想学习科技园的成功经验,但他们常把眼光落在园区本身或其基础设施上,而实际上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,是科研人员与商界之间的互动。